close

photo_46d67debbad64f41449232e1223386d2

2015 瑞士角逐奧斯卡外語片代表|2014 柏林影展泰迪熊獎最佳紀錄片、電影大觀單元觀眾票選獎|2014 洛杉磯同志影展最佳紀錄片-《禁愛風暴》。

2014金馬影展11/20播映。

1/30(五)全台上映。

---------以下有雷慎入---------

一九三二年,一本叫做〈圈子〉的同志刊物在瑞士德語區創立。它不僅走過二戰時納粹迫害同志的陰影,在五○年代亦巧妙閃躲官方出版檢查,創下驚人的國際發行量,每年舉辦的舞會更吸引大批同志觀光客,使蘇黎世成為歐洲的男色天堂。然而,雷厲風行的警察鎮壓、報章的污名攻訐、色情雜誌的商業競爭,使得這股同運先聲,終究黯然隱沒於歷史的塵燼裡。

photo_70abc1189fecb136dc5952a4980389de

今年金馬影展播映有許多關於同志議題的電影,像是描繪女性心理的《屋簷下的她》;《輕輕搖晃》、《愛情的模樣》、《愛,不散》以及這部《禁愛風暴》則是描述男性之愛的作品,這些都是在許多大大小小影展奪下大獎的作品,甚至《愛情的模樣》與《禁愛風暴》更各自代表巴西與瑞士角逐2015奧斯卡的最佳外語片,其實不止今年,近幾年以來越來越多相關電影、電視劇雜誌等等的出品,許多國家同性婚姻的合法化,周遭總能看見人們自信的走在街上,這足以顯見同志不在是一個禁忌,也不是見不得光的話題。

但是,這是現代,如果是四、五十年前呢?

《禁愛風暴》背景就是這樣的一個社會,1956的蘇黎世,用當時的風氣,看曾經盛行的同志雜誌從盛到衰。同時也藉由真人真事(真的有請真人上大螢幕),也就是全世界第一對合法結婚的同志伴侶-羅比和恩斯特的故事,讓更多人了解到當時的整個社會樣貌。

photo_d901101df39ed7320412c2c400779fd9

就我目前在金馬影展所看的影片中,我喜歡《愛情的模樣》更甚《禁愛風暴》,《愛情》就是用一個很單純的故事去讓觀眾了解青少年的青春期煩惱,直接簡單,帶我們看見單純美好的一面;《禁愛》與其說是劇情片,我更想把他歸類在紀錄片,它探討的議題、想傳達的東西絕對遠比《愛情》更多、更深,但兩者選其一,我選能夠帶給我更直接溫暖、感動的《愛情的模樣》。

但這不代表《禁愛風暴》不好看,只是端看你用什麼角度看他,電影真實請到兩位男主角,羅比跟恩斯特來,但他們不是演,而是用「說」的,用說故事的方式,用他們的回憶告訴觀眾所發生的事情。

整段就是看到電影、真人、電影、真人...交互的讓劇情接續,由演員去「演出」劇情,一些地方則由真人去「講出」內容交代後續發展,所以我才說我想把他歸類在紀錄片,而不是完整劇情片。

photo_a00912f4b3c56671ba33e9846ae415cb

我今天對於電影本身沒有多大想法,只想真對裡頭幾個讓人感興趣的部分去做說明。

一.關於〈圈子〉的雜誌
劇中有提到關於這本雜誌在當時的社會是多麼盛行,是許許多多海內外的同志朋友都會訂閱的,而主角恩斯特也是會員之一,他們有提到,在當時,〈圈子〉雖然被允許發行,但是內容還是要經過審查才能送印,文字內容不能過於情色,用字遣詞等等都要注意,當然圖片更不能過於裸露,有正面鏡頭只能用圖畫代替(但也不能露出重要部位),其他只能放上側面或者背面的照片。而〈圈子〉的會員還有權利參加他們所舉辦的舞會,但這個舞會場地在大街上,所以常常要進去,總要趁沒人注意偷溜進去。

這說明什麼,我認為在那個時候,同志是已經被大眾所知,甚至有些地方也開始友善對待同志,就算法律沒有明文規定同性相愛違法,但社會風氣還是排斥的,所以警察常找麻煩,當後來發生許多男妓殺人的事情,大眾仍是撻伐被害者,認為是身為同性戀的被害者去誘拐,迫使這些「加害者」做出不合倫理的事情,也因此其他同志朋友處境更堪憂,人人自危,所以如果不敢輕易表白自己性向的人大有人在,也就不可能光明正大出入這種集會場合。

photo_a77e96f299250a31d05c65dc35a67050

二.劇中恩斯特所上班的女子學校的校長,他也是同性戀,甚至會花錢請男妓幫忙解決,當他知道恩斯特也是圈內人時,他也沒特別張揚,只叫他小心(因為恩斯特還沒拿到教師執照,如果被發現是同性戀,極有可能被輿論撻伐出學校,所以他要忍耐到拿到證照,讓他們沒辦法隨便趕他出門。),校長的身分何其尊貴,身為掌管一間學校,手執教鞭,作育英才的人竟然是同性戀,當他被發現,不僅會被報紙刊出,被家長抗議,被其他老師用異樣眼光看待,更可怕是輿論的譴責。雖然他們所處的蘇黎世是當時的年代是對同志最友善,被稱為同志盛地的地方,但他還是不能讓自己性向曝光。當最後一次大規模的清查當中,警方從男妓身上搜出能夠證明校長是同性戀的信件,當他被拆穿時,前面的強烈否認,還有妻子的全力支持都變成了一種尷尬。當妻子最終選擇帶兩個小孩離開他時,他也舉槍自盡了。

而羅比跟恩斯特的故事發展就不多說,當〈圈子〉處境越來越危險,社會發生的案件也不斷影響人們對於同志的看法,政府與警方的迫害,讓他們能夠聚會的地方不斷被剝奪,當最後一次的大清查中,恩斯特順利逃走,但羅比卻被抓住了。羅比在被審問時,因為未成年(不到二十歲),所以警方又認為這是同性戀誘拐人的案件,當警方對他說是否是男妓(指恩斯特)誘拐他時,他情急之下脫口而出恩斯特是他的男朋友。這讓恩斯特也被警方找上(畢竟我先前有說,他想拿到教師身分,所以要隱瞞自己性向的事情),他不斷的否認自己認識羅比等人,雖然看的時候覺得恩斯特太沒用了,但一方面又覺得,這就是當時社會啊,令人無奈。

校長的事、羅比與恩斯特的事、〈圈子〉的事、其他人的事,迫於社會與無奈下的犧牲品,小心為營的過著日子,卻連坦城都無法,那個時候的社會,1950年代的蘇黎世或者其他地方,口頭上的讓同性戀者存在,實則卻一步一步的剝奪他們的生活空間,他們必須隱藏自己,才能保護自己,保護彼此。

「為什麼不能照著自己的心意而活?」這是當不知道誰在向所有老師告知校長自殺的消息時,由恩斯特所講的話,表面上像是替校長解釋自殺的理由,但內藏著替自己內心吶喊的聲音,是啊,為什麼他們必須要多?他們有做錯嗎?不過是想順著自己的內心走而已,不行嗎?

後來提到,在1968年那年發生了許多暴動,也間接影響了很多事情,為了鎮壓暴動,警察與政府無法再分心干涉同性戀者,而隨著時間過去越來越多國家、政府訂定出對同志朋友友善的條款,同志不在是見不得光,而是可以受到平等待遇的存在,但是〈圈子〉的創辦人也許是仍舊保守,敵不過其他陸續出產的同志雜誌,無法與他們更赤裸、更大膽的內文相抗衡,逐漸流失的客群最終只能面臨停刊命運,〈圈子〉的出現與興衰見證了社會對於同性戀者的觀感轉變,絕對是歷史上的一大重要刊物。

至於羅比與恩斯特,在最後不僅同居,甚至成為全世界第一對合法結婚的同性伴侶,一直到至今都七、八十歲了,他們在電影裡說出他們的故事讓更多人知道。

我原本很想查許多相關資料,但真不好意思我實在查不到,1989的丹麥成為全世界第一個認可同性結合(same-sex union)的國家,允許同性伴侶進行登記,但並非立法承認同性婚姻(by維基百科),而瑞士則是到了2002年才認可同性結合登記註冊,所以我也不太清楚他們到底是在哪裡結婚的,如果有朋友知道歡迎指正。

 

 

最後附上《禁愛風暴》預告片。

禁愛風暴(The Circle)
上映日期:2015-01-30
類  型:愛情
國  家:瑞士
片  長:1時42分
導  演:《Utopia Blues》史戴凡豪普特(Stefan Haupt)
演  員:馬諦亞斯杭格布勒(Matthias Hunger bühler)、Sven Schelker、《香奈兒的秘密》阿納托勒陶爾曼(Anatole Taubman)、巴貝特阿漢斯(Babett Arens )
發行公司:
官方網站:http://www.derkreis-film.ch/

 

有興趣可以看看:http://www.holyshare.com.tw/enter/index/articleid/28256/

海報

禁愛風暴(The Circle)海報  

arrow
arrow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老子(OldMan) 的頭像
    老子(OldMan)

    老子不負責任電影文

    老子(OldMan)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